业界动态
《应物而祥》:中国人的吉祥“画”与吉祥话,朝图,柿子,如意
2024-06-03 09:05:55
《应物而祥》:中国人的吉祥“画”与吉祥话,朝图,柿子,如意

6月1日,柿(shi)柿(shi)如意(yi):中国人的吉祥“画”——《应物而祥》新书发布会在首都图书馆(guan)A座(zuo)2层报告厅举行。该书作者,中国国家博物馆(guan)研究馆(guan)员、古代绘画研究所所长朱万(wan)章,国家文物鉴(jian)定委员会委员、故宫博物院研究馆(guan)员余辉做客分享(xiang)会现场,活动由读(du)书·生活·新知三联书店编辑黄新萍主持。

《应物而祥》新书发布会海报(本文配(pei)图 三联书店 提供)

在水墨丹青的爱好者眼中,明清的花鸟画祥瑞题材可谓(wei)蔚为(wei)大观,它们(men)是艺术市场的宠儿,也是明清商品经济发展之下,士大夫文化与民间(jian)文化融合的缩影。今年4月,《应物而祥:明清花鸟画的另类视野》一书由三联书店出版,作者朱万(wan)章择取了明清及近代40余位画家所绘祥瑞题材的花鸟画,发现并剖析其中的荔枝(zhi)、朱竹、牡(mu)丹、辛夷花、白雀、大鹏、墨竹、柿(shi)子(zi)、松树、花瓶(ping)、鹌(an)鹑(chun)、莲花和葫芦等题材,蕴含着大吉、大利、三多、平安、富(fu)贵、如意(yi)、长寿等吉祥之意(yi)。行文中,作者不仅探讨画作的艺术和鉴(jian)藏价值,也梳理了祥瑞题材绘画的审美与民俗等影响因素。

据(ju)介绍,《应物而祥:明清花鸟画的另类视野》书中的图片来自故宫博物院、中国国家博物馆(guan)、首都博物馆(guan)、上海博物馆(guan)、天津博物馆(guan)、广东省博物馆(guan)、台北故宫博物院、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(guan)、美国弗利尔美术馆(guan)等几十家博物馆(guan)。有的图片为(wei)首次发表。

《应物而祥》封面

明清岁朝图和西(xi)方静物画有异曲(qu)同工之妙

在6月1日当天的新书发布暨(ji)分享(xiang)会上,两位嘉宾由柿(shi)子(zi)说开去——“柿(shi)”因与“事”谐音,故常常和柏枝(zhi)、百(bai)合、橘或如意(yi)并列,有“百(bai)事大吉”“事事如意(yi)”和“百(bai)事如意(yi)”之意(yi)。因其所蕴含的吉祥寓意(yi),“柿(shi)”在明清以(yi)来的岁朝图中便时有出现,甚至充当了画龙点睛的角色。所谓(wei)岁朝图,因其为(wei)迎接新岁而绘制,故多被冠以(yi)“岁朝图”的名称。

活动现场 黄新萍、朱万(wan)章、余辉(从(cong)左至右)

朱万(wan)章在发言时提出,根据(ju)自己的不完全统计,在带有柿(shi)子(zi)的岁朝图中,一类是宫廷画家或者和清宫有关的政治人物所作。“这些作品大多集中康熙末年及雍正、乾隆时期,代表性(xing)的画家有蒋廷锡、陈书、邹一贵、金廷标、乾隆、吴文徵等。以(yi)宫廷为(wei)中心的岁朝图,多带有妍雅富(fu)贵的气息。最典型的是陈书创作的绢本设色画《岁朝丽景(jing)图》,该画现由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。画的是大盆景(jing),盆景(jing)里有水仙,有各种吉祥如意(yi)的花卉,在盆景(jing)旁边有两颗柿(shi)子(zi),带有‘事事如意(yi)’的祝愿。陈书画的《岁朝吉祥如意(yi)》是本书的封面,设计的时候把腰封和封面图融合在一起,原画也收藏在台北故宫。一个花瓶(ping)旁边有两个柿(shi)子(zi),寓意(yi)‘平安如意(yi)’。”

清 陈书 《岁朝吉祥如意(yi)》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

清 陈书 《岁朝丽景(jing)图》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

由庙堂而至江湖,擅(shan)画岁朝图的第二(er)类人是民间(jian)职(zhi)业画家或者说文人画家。“他们(men)在画作中体现‘柿(shi)柿(shi)如意(yi)’,多集中在上海为(wei)中心和以(yi)广州为(wei)中心的两个区域。创作时间(jian)基本集中在清代中晚期延续至民国早期,体现出世(shi)俗画和文人画兼具的特色。代表人物有王(wang)学浩、居巢、虚谷(gu)、居廉、赵之谦、吴昌硕、陆恢、倪田、黄山寿、胡郯卿等。”

清 虚谷(gu) 《六合同春图》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

以(yi)海上画派代表人物虚谷(gu)的《六合同春图》为(wei)例,画面里有百(bai)合、柿(shi)子(zi)、白菜、菊花等。“非常耀眼具有冲击力的就是这两颗柿(shi)子(zi),跟百(bai)合合在一起取意(yi)‘百(bai)事如意(yi)’。值得一提的是,画中的果蔬并不都在同一时令。一般在国庆节(jie)前(qian)后,秋天的时候,才(cai)是柿(shi)子(zi)成熟的季节(jie)。而把不同时令的水果放在同一幅画里,也体现了画家的匠心独(du)运。”

清 居廉 《岁朝图卷》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

岭南画派的鼻祖居廉,在世(shi)时画了非常多的《岁朝图》手(shou)卷。“在广州艺术博物院收藏的居廉《岁朝图》手(shou)卷中,画家画了花瓶(ping),瓶(ping)中插着牡(mu)丹花。最有趣的是在花瓶(ping)左侧放了一个菜篮(lan)子(zi),篮(lan)子(zi)里面有鸭子(zi)、白菜和折枝(zhi)花卉。这就带出了广东人日常生活的情趣,他们(men)非常喜欢花卉,可能是在买菜的时候顺便也买一些花卉放在菜篮(lan)子(zi)里。这幅画将南国风物和生活情趣融合在一起,视觉中心的风物依然是两颗柿(shi)子(zi)。”

余辉在发言时提出,海派岁朝图的构图令人联想到西(xi)方的静物画。就此,朱万(wan)章表示(shi),“十七、十八(ba)世(shi)纪(ji)以(yi)来,西(xi)方出现了很多静物画。而我们(men)看明代之前(qian)的绘画,花、果同枝(zhi)干分离的比(bi)较少。到了清代尤其是清代晚期,柿(shi)子(zi)、佛(fo)手(shou)、葫芦、橘子(zi)等可以(yi)直接把果、实分离开,把它们(men)放到花瓶(ping)旁边,这可以(yi)说跟西(xi)方静物画有暗合之处,有异曲(qu)同工之妙。”

活动现场 朱万(wan)章(左)、余辉(右)

花鸟画的祥瑞题旨同商业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

知人论(lun)世(shi),为(wei)什(shi)么(me)在明清时期中国花鸟画的祥瑞题材突然增加甚至发展到顶峰?一直以(yi)来也是绘画史中关注的问题。究其原因,余辉认(ren)为(wei)明清时期祥瑞题材的花鸟画蔚然大观,同其时商业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。“明清时期开的商铺比(bi)元朝、宋朝多出十倍以(yi)上,任(ren)何一家店铺开张都需要人来祝贺,送(song)这一类的绘画是非常应景(jing)提气的。再者,每个家庭也希望(wang)把有吉祥内容的画作挂在家里,既(ji)显得喜庆,也增添了幸福感。那时的文人画家即便创作出萧瑟悲凉题材的画作,也多半是留给自己或者在同行好友间(jian)交流,一般不会拿到市场上去推广。”

朱万(wan)章认(ren)为(wei)清代中后期的海上画派,基本上世(shi)俗性(xing)的审美意(yi)趣完全取代了文人的趣味。“世(shi)俗性(xing)的绘画功能,更多是在追求(qiu)一种吉祥、祥瑞。比(bi)如某人想做官,可以(yi)画一只公鸡,有很大的鸡冠,所谓(wei)‘加官进爵’。这些都体现了用一种吉祥的寓意(yi)来满足美好的愿景(jing)。而在宋元时期,这样的社会需求(qiu)和世(shi)俗性(xing)的审美并没有明清时期那么(me)明显。岁朝图的出现和兴盛,从(cong)应用功能上看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发展城市化的进程,市民趣味开始显现出来。”

明 陆原 《三公图》日本桥本末吉藏

对应《应物而祥:明清花鸟画的另类视野》的书名,朱万(wan)章在介绍了花卉、蔬果的祥瑞之意(yi)后,也谈到了此类吉祥画中的鸟类。“其中最带有吉祥寓意(yi)的是明代画家陆原的《三公图》。画面中有三只小雀落(luo)在树枝(zhi)上,如果不看一旁‘三公图’的题字,一般人很少能将它与吉祥寓意(yi)的画联系起来。所谓(wei)‘三公’是指太师、太傅、太保,后来泛指辅助君王(wang)掌握(wo)治国大权的能臣大吏。所以(yi)当我们(men)把图案和题字连起来看,这就带有祝福某人位列三公、官运亨通之意(yi),是典型的吉祥题材花鸟画。这类画一般是送(song)给官场中人或者是那些参(can)加科举的举子(zi)的。”

“此外(wai),鹌(an)鹑(chun)的‘鹌(an)’字和平安的‘安’是谐音,清代宫廷画家徐扬的《久安图》中,就画了九只鹌(an)鹑(chun)代表了‘久安’,寓意(yi)祝福国家长治久安、国泰民安之意(yi);再有,那时的画家可能会画几只花蝴蝶(die)飞到地上,踩着花瓣,把蝴蝶(die)正在探花的意(yi)象比(bi)作‘探花及第’。探花,是科举时代殿试一甲第三名,也是非常美好的寓意(yi)。类似的还有,猫和蝴蝶(die)同入画,便是‘耄耋’,是祝寿的题材;蜜蜂和猴子(zi)在一起,为(wei)‘马上封侯’;红(hong)蝙蝠与幡旗在一起,预示(shi)‘洪福齐天’……”朱万(wan)章补充道。

时移世(shi)易,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,花鸟画中的吉祥寓意(yi)也会有所变化。“这些画作中的寓意(yi),有些很直白,一望(wang)即知;有些则属于作画人同授(shou)画人彼此间(jian)的心照不宣,旁人未(wei)必能知道;还有的寓意(yi)需要同跋文题字一并理解(jie)。当然,也有些寓意(yi)我们(men)今人已经不大用了,比(bi)如画一枝(zhi)红(hong)杏,过去是祝人中进士的意(yi)思,现在谁把这样的画送(song)人,可能就会被曲(qu)解(jie)了用意(yi)。”余辉在发言的最后对《应物而祥:明清花鸟画的另类视野》一书的实用性(xing)给予了肯定,同时也提醒读(du)者和观众在用花鸟表达(da)对他人的美好祝愿或者对自己的美好期盼(pan)时,要从(cong)那些通行的、约定俗成的符(fu)号中寻找(zhao),“如果出现误读(du),那就适得其反了。”

发布于:上海市
版权号:18172771662813
 
    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,欢迎阅览 !
     资讯      企业新闻      行情      企业黄页      同类资讯      首页      网站地图      返回首页 移动站 , 查看更多   
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