业界动态
【芜湖】大江奔涌,向“新”而行,加快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,发展,上海市,一体化
2024-06-02 11:21:40
【芜湖】大江奔涌,向“新”而行,加快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,发展,上海市,一体化

浩瀚(han)长江奔腾不息(xi),大江奔流千帆竞。在长三角一体(ti)化的(de)时(shi)代大势下,在新一轮区(qu)域(yu)发展的(de)大潮(chao)奔涌下,安徽芜湖如何把握机遇、聚力新发展?

既做长三角一体(ti)化的(de)参与者、受益(yi)者,又(you)做长三角一体(ti)化的(de)贡献(xian)者。芜湖紧扣(kou)“一体(ti)化”和“高(gao)质(zhi)量”两个关键词,全面融入长三角高(gao)质(zhi)量一体(ti)化发展大战略(lue),勇当安徽融入长三角一体(ti)化发展的(de)“桥(qiao)头堡”,加快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(ti),积极共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(lang),推动高(gao)质(zhi)量发展向“新”而(er)行。

芜湖经济(ji)开发区(qu)

创新“飞地”

“科创飞地”,是长三角飞地经济(ji)的(de)升级版,在长三角一体(ti)化过(guo)程(cheng)中发挥着独特的(de)枢(shu)纽价值。2023年11月,总投资10亿元的(de)长三角G60科创走廊(lang)芜湖产业创新中心二期项目在上海(hai)市松江区(qu)破(po)土动工。自此,这片飞地成为芜湖接轨(gui)大上海(hai)、融入长三角的(de)前(qian)沿阵地,引领“芜沪”相融、共兴未来。

这是安徽省(sheng)内首个购地自建的(de)“科创飞地”,由芜湖跨省(sheng)协(xie)作搭建完成,背后体(ti)现的(de)正是芜湖加快融入、深度协(xie)同的(de)决心和力度。

时(shi)间倒回至2020年,芜湖与上海(hai)市松江区(qu)签订战略(lue)合作协(xie)议,建设“科创飞地”。借(jie)助长三角高(gao)端人才和科研机构集聚优势,大力开展“双招双引”工作,吸引海(hai)内外优秀创业团队入驻孵化,促进创新成果跨区(qu)域(yu)转移转化,实现“借(jie)脑研发、柔性引才”。为了(le)抢抓长三角一体(ti)化发展的(de)黄金机遇期,芜湖坚持建设与运营同步推进,一边在项目地附近购置楼宇(yu)、租赁过(guo)渡办(ban)公场所,一边启动二期项目规(gui)划。此次动工建设的(de)二期项目选址松江区(qu)九亭镇,占地面积约31亩,开启了(le)芜湖市“科创飞地”建设新篇章。

“我们着力构建‘孵化在上海(hai)、产业化在芜湖,研发在上海(hai)、生产在芜湖,前(qian)台(tai)在上海(hai)、后台(tai)在芜湖’的(de)产业协(xie)同创新模式。”芜湖市产业创新中心相关负责(ze)人告诉记(ji)者,“科创飞地”启动以来,芜湖与上海(hai)、长三角区(qu)域(yu)的(de)协(xie)同共建进一步加深,已有20余家本地龙(long)头企业在上海(hai)“科创飞地”设立研发机构,涉及车联网、自动驾驶、新能源汽车、航空电(dian)子等(deng)产业。通过(guo)“科创飞地”,还招引了(le)百名海(hai)内外高(gao)端人才为芜湖企业服务。

有了(le)“科创飞地”作为“战略(lue)根据地”,芜湖龙(long)头企业可以在上海(hai)设立研发中心、加强企校(xiao)市共建、实现协(xie)同创新,更能从长三角地区(qu)获取更加优质(zhi)的(de)科创资源,推动“卡脖子”技术(shu)和关键共性技术(shu)研发,加快产业升级步伐。

另一方面,芜湖产业配套完善、交通便捷,可以更低成本实现大规(gui)模量产,便于企业快速(su)抢占市场。在芜湖“科创飞地”,聚集了(le)一批长三角地区(qu)特别是上海(hai)的(de)优秀企业,他(ta)们利用飞地政(zheng)策,把生产制造等(deng)环节转移至芜湖。比如,上海(hai)享奕自动化、上海(hai)珀斯特智能等(deng)企业在入驻飞地的(de)同时(shi)在芜注册,率先(xian)实现“研发在上海(hai)、产业化在芜湖”的(de)产业创新协(xie)同新模式。2023年,长三角G60科创走廊(lang)芜湖(上海(hai))产业创新中心项目目前(qian)获得长三角一体(ti)化发展“十佳”创新案例。

大江奔流,聚势向前(qian),小小一片飞地,激活了(le)大大的(de)创新动能。在融入长三角一体(ti)化的(de)过(guo)程(cheng)中,创新日益(yi)成为芜湖最宝贵的(de)发展基因、最深刻的(de)时(shi)代烙印(yin)、最鲜明的(de)城市特征。

凤(feng)鸣研创中心

“新新”向荣

紧跟长三角一体(ti)化高(gao)质(zhi)量发展步伐,芜湖正在连接过(guo)去、当下和未来。

在奇(qi)瑞汽车,由南京芯(xin)驰(chi)芯(xin)片、江苏天宝、科大讯飞等(deng)共同开发智能座(zuo)舱系统(tong)已经首发量产,并拓展到其他(ta)主机厂,进一步解决芯(xin)片及软件“卡脖子”问题。目前(qian),第(di)一代国产化座(zuo)舱平台(tai)已在奇(qi)瑞销售超过(guo)35万台(tai),第(di)二代座(zuo)舱平台(tai)即将开发完毕、量产销售。

奇(qi)瑞新车型发布

深度“融长”的(de)芜湖主动靠上去、精准接上去、全力融进去,加快发展新质(zhi)生产力,推动高(gao)质(zhi)量发展“新新”向荣。乘势而(er)上的(de)首位(wei)产业,正是其中最好的(de)缩影。近三年来,芜湖整车和汽车零(ling)部件制造产业自沪苏浙的(de)购进增速(su)分别为36.2%和30%。通过(guo)一辆汽车,便可以观(guan)察其中蕴(yun)含的(de)长三角错位(wei)发展、聚势而(er)强的(de)逻辑。

借(jie)势长三角一体(ti)化发展国家战略(lue),芜湖不断优化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,努力建成世(shi)界著名汽车城。作为安徽连接沪苏浙“桥(qiao)头堡”,芜湖充分发挥南京的(de)软件开发优势、浙江的(de)互联网产业优势和上海(hai)的(de)汽车产业生态优势,建立区(qu)域(yu)产业技术(shu)联盟,协(xie)同开展车联网车机和操作系统(tong)开发、云平台(tai)开发、汽车用户运营、辅(fu)助驾驶、自动驾驶、智慧交通系统(tong)开发等(deng)业务,以创新协(xie)同推动新质(zhi)生产力发展。

同时(shi),芜湖支持奇(qi)瑞等(deng)企业在整车制造、技术(shu)研发、人才引进等(deng)方面,与沪苏浙企业、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。通过(guo)合作,加大关键技术(shu)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(de)创新力度,提(ti)升产品和服务的(de)核心竞争力,共同构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的(de)创新生态圈,成就引领新质(zhi)生产力发展的(de)“硬科技”。

奇(qi)瑞智能网联超级一工厂二期总装生产线

在长三角良好产业生态的(de)加持下,芜湖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首位(wei)产业快速(su)发展,集聚规(gui)模企业超过(guo)800家。去年汽车产量达120.2万辆,占安徽省(sheng)48.3%,实现营收3324亿元、增长37.8%。今后,芜湖将围绕发展壮大新质(zhi)生产力这篇大文章,充分发挥比较优势,依托长三角G60科创走廊(lang)这一载体(ti),在创新平台(tai)能级提(ti)升、联合攻关体(ti)系构建等(deng)领域(yu)深化合作,催(cui)生更多新产业、新模式、新动能。

芜湖的(de)“新新”向荣,折射的(de)其实是长三角地区(qu)对科技创新的(de)孜孜追求,是每(mei)次合作碰撞后产生的(de)“芜”限(xian)可能,更是城市与城市之间的(de)彼此奔赴(fu)。

共谋未来

奋斗中的(de)芜湖,热情似火(huo),高(gao)朋(peng)云集。

芜湖滨江

2023年7月,芜湖“赤铸(zhu)之光·揭(jie)榜(bang)挂帅”榜(bang)单发布暨(ji)产学(xue)研对接会成功(gong)召开。本地10家重点产业企业发榜(bang)招贤,吸引长三角G60科创走廊(lang)九城市知名高(gao)校(xiao)院所优质(zhi)资源,推动区(qu)域(yu)产学(xue)研深度合作。

聚焦首位(wei)产业和战略(lue)性新兴产业,芜湖每(mei)年发布“赤铸(zhu)之光”重大科技项目需求榜(bang)单,吸引长三角G60科创走廊(lang)九城市知名高(gao)校(xiao)院所和芜湖市企业开展联合研发。2023年,以项目形式支持同济(ji)大学(xue)、中国科学(xue)技术(shu)大学(xue)等(deng)一批长三角区(qu)域(yu)高(gao)校(xiao)科研院所和芜湖本土企业开展联合攻关,财政(zheng)支持资金5950万元。

通过(guo)“引进来”,芜湖不断汇聚长三角创新资源,共谋创新未来。芜湖市科技局相关负责(ze)人表示,目前(qian),芜湖已组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(lang)机器人产业联盟、通用航空产业联盟,芜湖高(gao)新技术(shu)创业服务中心等(deng)3家单位(wei)获批长三角G60科创走廊(lang)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,芜湖航空产业园等(deng)2家单位(wei)获批长三角G60科创走廊(lang)产融结合高(gao)质(zhi)量发展示范园区(qu),芜湖湾沚区(qu)获批长三角G60科创走廊(lang)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(qu)。

此外,一批来自长三角G60科创走廊(lang)的(de)高(gao)校(xiao)院所来芜设立技术(shu)转移机构。其中,华东理(li)工大学(xue)芜湖技术(shu)转移中心等(deng)15家机构于2023年组织开展产学(xue)研对接活动161场,挖(wa)掘企业技术(shu)需求510项。2023年,芜湖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(lang)成员城市技术(shu)合同成交额109.31亿元,同比增长66%。

创新资源生生不息(xi),不仅“引进来”,也在“走出(chu)去”。2019年1月,挂牌运行的(de)长三角信息(xi)智能创新研究院,仅用了(le)5年时(shi)间就发展成为安徽省(sheng)首批高(gao)水平信息(xi)研发机构。在工业智能板块,研究院通过(guo)算法系统(tong),为浙江某药企做了(le)库存优化。逾千家连锁药房的(de)平均库存对比历史同期降(jiang)幅达41.86%,大大降(jiang)低了(le)企业的(de)库存资金。研究院在芜湖完成系统(tong)研发,在沪苏浙实现产品落地,未来还将在长三角其他(ta)城市推广(guang)……这是芜湖参与长三角区(qu)域(yu)科创和产业深度融合的(de)一个缩影,创新资源在长三角区(qu)域(yu)畅通流动。

作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(lang)的(de)一员,芜湖找准定位(wei)、扬芜所长,通过(guo)错位(wei)竞争、优势互补不断做大做强。2023年,沪苏浙在芜湖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多达416个,实际到位(wei)资金占省(sheng)外投资总量近57%;芜湖吸纳沪苏浙高(gao)校(xiao)院所技术(shu)合同成交额近1.7亿元,增长1.5倍。

芜湖,顺(shun)势而(er)为,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(lang)为纽带,加快融合产业链、人才链、资金链,在长三角一体(ti)化发展的(de)大潮(chao)中乘风而(er)起、破(po)浪前(qian)行。

芜湖,向“新”而(er)行,争当击(ji)楫(ji)中流的(de)先(xian)锋(feng),深度融入长三角的(de)故(gu)事正在不断延续。

来源:上海(hai)松江

版权号:18172771662813
 
    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,欢迎阅览 !
     资讯      企业新闻      行情      企业黄页      同类资讯      首页      网站地图      返回首页 移动站 , 查看更多   
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