业界动态
5G商用牌照发放五周年,“数”说里程碑,珠峰,建设者,基站
2024-06-03 14:43:58
5G商用牌照发放五周年,“数”说里程碑,珠峰,建设者,基站

央广网北京6月3日消息(xi)(记(ji)者(zhe) 黄昂(ang)瑾)攀登珠峰、深(shen)入矿井、横跨东西、穿越地表、“布网”陆水(shui)空……这(zhe)是在过去五(wu)年(nian)间,5G建(jian)设者(zhe)遍布祖国各地的足迹,也是我国“5G+”赋能千行百业(ye)的例证。

2024年(nian)6月6日将迎来5G商用牌(pai)照发放五(wu)周(zhou)年(nian)。过去这(zhe)五(wu)年(nian),5G发展经历了基础设施不断完善、技术(shu)创新不断突破、行业(ye)应用不断丰富(fu)的过程,也诞生出了诸多里程碑(bei)式的成果。

高度:6500米(mi)

完成全球最高珠峰5G基站建(jian)设开通

“这(zhe)将是中国移动又一次被记(ji)入史册(ce)的一个(ge)项目;但紧接(jie)着,我就意识到这(zhe)也是异常艰难(nan)的一个(ge)工程……”中国移动西藏公司网络部(bu)无线优化(hua)室(shi)负责人李崇明在回忆(yi)珠峰6500米(mi)营地5G基站建(jian)设过程时如是说。

从工程建(jian)设到技术(shu)验证,再到饮食起居,在“魔鬼营地”建(jian)设5G基站,每一个(ge)环(huan)节的挑战(zhan)都非(fei)同(tong)小可。

由于(yu)5800米(mi)和6500米(mi)营地都是山路,无法通车,基站和供电等设备是由46头牦牛组(zu)成的运(yun)输队驮运(yun)上山的。为(wei)了不破坏珠峰核(he)心区(qu)域的自然生态环(huan)境,团队在设计建(jian)设方案时,采取了对自然环(huan)境破坏最小的铠装光缆(lan)布放的方式进行建(jian)设。从海拔(ba)5300米(mi)的珠峰大本营布放到6500米(mi)前(qian)进营地所需的25公里传输光缆(lan),全都需要靠人工扛上山。一盘3公里的铠装光缆(lan)重达700kg,需要40多人同(tong)时肩扛。

中国移动团队在珠峰6500米(mi)营地建(jian)设5G基站。中国移动供图(tu)/央广网发

“回想整个(ge)建(jian)设过程,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(nan),其中最具挑战(zhan)性的是运(yun)输不便、熔纤困难(nan)和电力不足。通往(wang)山上的是仅有三四十厘米(mi)宽的碎石路,越往(wang)上走石块越大、坡度越陡,普通人每走一步都极为(wei)困难(nan)。”中国移动西藏公司日喀则(ze)分公司网络部(bu)网络运(yun)维班长拉(la)平(ping)告诉央广网记(ji)者(zhe),为(wei)避免风雪吹进熔接(jie)机,他们将冰冷的熔接(jie)机揣到怀中给熔接(jie)机升温,反复开关机,常常熔接(jie)1处(chu)就要耗时3个(ge)多小时。

气喘吁吁、步履蹒跚是这(zhe)群(qun)珠峰5G基站建(jian)设者(zhe)们当时的真实写照,心怀敬畏、一往(wang)无前(qian),是他们的心路历程。

“经过20多天艰苦(ku)卓绝工作,最终成功在海拔(ba)6500米(mi)的前(qian)进营地,正式开通了全球海拔(ba)最高的5G基站。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刻的激动和自豪!”拉(la)平(ping)说。

“5G上珠峰”专(zhuan)项工作不仅是又一次在人类生命(ming)禁区(qu)的极限挑战(zhan),更为(wei)后(hou)期拓(tuo)展珠峰5G智慧旅游、科考(kao)5G通信保(bao)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深(shen)度:超1000米(mi)

打造5G智慧矿井井下超千米(mi)

“我们经历过煤矿职工出井时‘只有牙齿(chi)是白(bai)的’生产体验。”中国移动河南公司平(ping)顶山分公司副总经理孙(sun)小东告诉央广网记(ji)者(zhe),作为(wei)土生土长的平(ping)顶山人,他与煤矿职工有着深(shen)厚(hou)的情感。“作为(wei)属地的通信企业(ye),我们希望通过5G技术(shu)、信息(xi)化(hua)、数(shu)智化(hua)的手段为(wei)煤炭企业(ye)赋能,改变广大煤矿职工的生产环(huan)境。”

基于(yu)这(zhe)样一份愿景,中国移动联合平(ping)煤神马集团成立了项目组(zu)。

据介绍,在超千米(mi)深(shen)的矿井中,“高瓦斯、高地压、高地温”的环(huan)境条件(jian)对5G网络的建(jian)设与稳定运(yun)行提出了极大的挑战(zhan)。

“项目团队采取了多项技术(shu)措施,比如,基站级联与分布式多天线覆盖技术(shu),实现了高上行容(rong)量和速率,解决了信号盲区(qu)和设备干扰问题(ti)。同(tong)时,利用超级上行技术(shu)和网络切片应用模式,提升了传输速率,为(wei)智能矿山的数(shu)据传输提供了速度保(bao)障,并预防了信道拥塞问题(ti),确保(bao)了5G网络在恶劣环(huan)境下的可靠性和可用性。”孙(sun)小东介绍道。

基于(yu)中国移动联合中国平(ping)煤神马集团打造的全国首个(ge)千米(mi)5G+智慧煤矿项目,构建(jian)了全国首套5G+智能选矸、全省首套5G+智能综采、5G+辅助作业(ye)等应用场景,助力煤炭企业(ye)少人化(hua)、无人化(hua)。自2021年(nian)开始,在全国率先完成了采深(shen)超千米(mi)井下的5G远程掘进、无人综采、智慧测控三大应用项目。据悉,该项目帮助矿区(qu)实现了设备的远程操作和自动化(hua)控制,高危(wei)工作面人均年(nian)产量提升约70%。

此外,针对普遍原煤矸石含量高、不易燃烧的特点,中国移动研发出全球首款5G智能煤矸分选装备系(xi)统,融入机器视(shi)觉能力,实现块煤与矸石分选精度达97%。

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大背景下,矿业(ye)行业(ye)正迎来数(shu)字化(hua)转型(xing)的新契机。5G技术(shu)的赋能使得传统的矿业(ye)开始向“智慧矿山”转型(xing),这(zhe)不仅提高了矿山的科技含量,也为(wei)行业(ye)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动力。

广度:60.72平(ping)方公里

国家(jia)级自然保(bao)护区(qu)中心区(qu)域实现5G网络覆盖

可可西里国家(jia)级自然保(bao)护区(qu)总面积4.5万平(ping)方公里,是我国目前(qian)海拔(ba)最高、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(fu)的国家(jia)级自然保(bao)护区(qu)之一,被誉为(wei)高原野生动物基因库,也是我国第一个(ge)为(wei)保(bao)护藏羚羊而设置(zhi)的自然保(bao)护区(qu)。

“离(li)开109国道通往(wang)腹地,属于(yu)无人区(qu),无信号覆盖,无覆盖区(qu)域83-90平(ping)方公里。”中国移动青海公司(以下简称“青海移动”)计划建(jian)设部(bu)沈彬告诉央广网记(ji)者(zhe)。过去,只有保(bao)护区(qu)南部(bu)察日错湖周(zhou)边5个(ge)村落以及(ji)109国道沿线有通信信号覆盖,其他区(qu)域均无网络覆盖。

为(wei)助力提升保(bao)护区(qu)生态保(bao)护实时监控能力,改变以往(wang)纯人工巡逻(luo)监控的模式,青海移动协同(tong)青海铁塔、中兴、华为(wei)等单位开展可可西里卓乃湖5G专(zhuan)网建(jian)设,通过5G远程视(shi)频巡检+现场值守相结合的方式,提升保(bao)护站管理效能,保(bao)障保(bao)护站人员人身安全。

中国移动与合作伙伴在可可西里卓乃湖建(jian)设5G专(zhuan)网。中国移动供图(tu)/央广网发

回顾基站建(jian)设过程,沈彬说,在一个(ge)多月的时间内,青海移动等从技术(shu)方案、设备选型(xing)到施工组(zu)织,综合考(kao)虑保(bao)护区(qu)特殊的自然环(huan)境,现场施工人员在5月连续降雪的情况(kuang)下,克服高寒缺氧、大风气候等困难(nan),首次在无人区(qu)采用多跳长距大带宽微波回传,通过主站利旧保(bao)护区(qu)观测站,3个(ge)中继站分别建(jian)设3座三角增高架,增大太(tai)阳能备电时长,配(pei)置(zhi)容(rong)量为(wei)普通基站的4倍。最终按时高标准高质(zhi)量建(jian)设开通卓乃湖5G专(zhuan)网,发挥5G超远覆盖技术(shu),卓乃湖保(bao)护站周(zhou)边7公里的地域已接(jie)入5G网络,上网传输速率最高可达860Mbps。

2023年(nian)5月31日,三江源国家(jia)公园可可西里卓乃湖中国移动5G基站开通运(yun)行,可可西里腹地有了5G信号,实现了藏羚羊产仔高清视(shi)频回传,标志着我国面积最大、海拔(ba)最高的世界自然遗产地中心区(qu)域可通过5G网络连接(jie)全球,三江源国家(jia)公园实现智慧化(hua)管理迈出的关键一步。

速度:内秒(miao)级定位

全球首创地下隧道5G+卫星导航

如今,手机导航App的广泛普及(ji),让(rang)大众出行几乎不存在迷路的风险。而在被誉为(wei)“8D魔幻城市”的重庆,纵横交错的立交桥、复杂(za)多变的路况(kuang),以及(ji)车道多、隧道多特点等,给导航精准度带来了挑战(zhan)。

据了解,重庆解放碑(bei)地下环(huan)道总长度约7.5公里,是全国首个(ge)规模最大的、在繁(fan)华中心城区(qu)地下建(jian)设并通行的停(ting)车系(xi)统环(huan)道工程,路网复杂(za)且处(chu)在地下深(shen)处(chu),难(nan)以接(jie)收到导航卫星信号。

针对这(zhe)一状况(kuang),2020年(nian)至2023年(nian)期间,中国移动重庆公司(以下简称“重庆移动”)分三期工程,率先在重庆解放碑(bei)地下环(huan)道落地“5G+北斗”室(shi)内导航系(xi)统的项目。

重庆移动渝中分公司政企客户部(bu)经理吴星向央广网记(ji)者(zhe)解释(shi)称,“‘5G+北斗’室(shi)内导航系(xi)统是通过时钟同(tong)步技术(shu)、幅型(xing)天线设计技术(shu)等核(he)心技术(shu),攻关遮挡环(huan)境下信号难(nan)覆盖、地下室(shi)内环(huan)境定位精度差以及(ji)复杂(za)空间分层(ceng)定位难(nan)三大技术(shu)难(nan)题(ti),解决了解放碑(bei)地下环(huan)道手机导航定不住、定不准、定到地面上等问题(ti),达到了手机导航过程中精准定位、秒(miao)停(ting)秒(miao)启、精准分层(ceng)的效果,实现连续稳定、无缝衔接(jie)的地下环(huan)道精准导航。”

中国移动首次实现了“5G+室(shi)内卫星信号”在城市地下道路的全域覆盖,实现隧道内秒(miao)级定位,满足车道级、连续稳定无感切换的导航体验,大大提升了地下环(huan)道的通行效率。同(tong)时,中国移动全球首创5G+北斗室(shi)内外融合泛在定位技术(shu),填补了国内地下隧道无卫星导航的技术(shu)空白(bai),解决了大众在地下环(huan)境中的出行难(nan)题(ti),实现北斗在复杂(za)交通场景下的规模应用。

精度:“黑(hei)飞”100%监测识别

全球首个(ge)城市复杂(za)场景5G-A通感低空连片组(zu)网验证

2024年(nian)被业(ye)界看作是5G-A商用元年(nian)。

5G-A是5G的演进和增强,也被称作5.5G,是介于(yu)5G和6G之间的一种过渡阶段的移动通信技术(shu)。相比5G,5G-A实现了5G网络基础能力10倍的提升。

今年(nian)3月28日,中国移动在杭州全球首发5G-A商用部(bu)署,公布首批100个(ge)5G-A网络商用城市名单,并宣布计划于(yu)年(nian)内扩展至全国超300个(ge)城市,建(jian)成最大规模的5G-A商用网络。

中国移动在杭州建(jian)设的5G-A基站。央广网记(ji)者(zhe)黄昂(ang)瑾 摄

如今,中国移动已在浙江完成全球首个(ge)城市复杂(za)场景5G-A通感低空连片组(zu)网验证,并在杭州奥体中心率先实现无人机飞行轨(gui)迹和速度精确感知,做到“黑(hei)飞”100%监测识别。

近年(nian)来,我国无人机应用场景不断创新丰富(fu),也对低空飞行的安全监测提出了更高要求。中国移动浙江公司率先引入5G-A通信感知一体化(hua)技术(shu),构建(jian)基于(yu)蜂窝移动网络的低空通信+感知能力,在钱塘江畔实现约3平(ping)方公里的连片覆盖的通感一体化(hua)关键技术(shu)验证,突破了通信感知融合、感知连片组(zu)网、自适应干扰协同(tong)、多模型(xing)智能融合,雷视(shi)联动等关键技术(shu)瓶颈(jing),实现了低空无人机飞行轨(gui)迹、速度、经纬度等飞行数(shu)据精确感知。

“通感一体是将部(bu)分雷达感知能力叠加到通信网,赋予网络对于(yu)动目标的位置(zhi)和速度的探测能力,挖掘网络潜在价值。感知能力是5G-A引入的最具标志性的新能力。”中国移动浙江公司规划技术(shu)部(bu)5G技术(shu)专(zhuan)家(jia)徐林忠(zhong)告诉央广网记(ji)者(zhe)。

据徐林忠(zhong)介绍,从概念到落地,看似简单,但实际上还要解决诸多堵点问题(ti),比如覆盖距离(li)要实现从百米(mi)到千米(mi)的突破、覆盖地面升级为(wei)兼顾地面和300米(mi)以下低空。在此过程中,中国移动首次提出低频通感技术(shu)路线,即不同(tong)于(yu)过去的感知或者(zhe)雷达主要是基于(yu)毫米(mi)波,现在变成了4.9GHz频段。并实现多个(ge)低频通感一体技术(shu)攻关,早于(yu)国际标准构建(jian)中国移动自有技术(shu)体系(xi)。

上天入地、跨越山海,五(wu)年(nian)来,中国移动全力实施“5G+”计划,开通5G基站超190万个(ge)、5G套餐用户近8亿,服务行业(ye)客户超2500万,打造智慧工厂、智慧矿山、智慧港口等5G商用案例超3万个(ge),实现了规模应用。期间的每一次技术(shu)突破、每一次应用创新,都为(wei)助力我国数(shu)字经济(ji)建(jian)设、赋能产业(ye)数(shu)字化(hua)转型(xing)升级注(zhu)入了强劲动能。

发布于(yu):北京市
版权号:18172771662813
 
    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,欢迎阅览 !
     资讯      企业新闻      行情      企业黄页      同类资讯      首页      网站地图      返回首页 移动站 , 查看更多   
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