业界动态
水泥行业逐绿向新,生产,发展,绿色
2024-06-02 07:06:56
水泥行业逐绿向新,生产,发展,绿色

未来的水泥工厂是什么颜色(se)?答(da)案(an)是绿色(se)。工厂生产一线零员工,从原料到产品生产全过程智能控(kong)制,将城市垃圾和固废转化为企业生产燃料,生产全过程二氧化碳排放(fang)量为零……随着水泥行业摘掉高(gao)污染高(gao)排放(fang)帽子,不远的将来,水泥工厂将成为城市环境的净(jing)化器。

在朝着零员工、零碳排放(fang)、零废弃物排放(fang)工厂迈进的过程中,水泥行业不断进行生产工艺(yi)优化和技术改(gai)造,企业生产标准煤耗和用电量大幅下降。

科(ke)技创新是引擎

“绿色(se)是水泥行业高(gao)质量发展的底色(se)。未来,水泥行业要打造成绿色(se)产业,为实现‘双(shuang)碳’目标、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更大贡献。”在近(jin)日(ri)召开的中材国际第二届水泥绿色(se)智能发展大会上,中国建材股份(fen)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、天山材料股份(fen)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燕表示。

国家(jia)统计局数据(ju)显(xian)示,今年前4个(ge)月,全国累计水泥产量5.09亿吨,同比下降10.3%,累计和单月水泥产量均为2011年以(yi)来最低水平。面对持续低迷的市场(chang)需求,水泥行业亟需低碳转型发展。

今年1月份(fen),相关(guan)部门印发《关(guan)于推(tui)进实施水泥行业超低排放(fang)的意(yi)见》,提出到2025年底前,重(zhong)点区域取得(de)明显(xian)进展,50%左右的水泥熟料产能完成改(gai)造;到2028年底前,重(zhong)点区域水泥熟料生产企业基本完成改(gai)造,全国力争80%水泥熟料产能完成超低排放(fang)改(gai)造。这标志着我国继燃煤电厂、钢铁行业之(zhi)后,又(you)一传统行业全面实施超低排放(fang)改(gai)造。

水泥行业低碳转型发展,科(ke)技创新是引擎。“碳捕集、利用与封存(CCUS)技术是高(gao)碳排放(fang)行业实现碳中和的托底技术,发展CCUS技术是水泥行业实现碳中和的必要途径。”中国建材装备集团(tuan)有限公司热化学反应实验室主(zhu)任陈昌华介绍,水泥行业目前可(ke)行的碳捕集提纯技术主(zhu)要分为两类,第一类是针对低浓度二氧化碳烟(yan)气的捕集提纯技术,第二类是通过燃烧过程实现二氧化碳自富集技术,主(zhu)要采用全氧燃烧技术。

据(ju)了解,上述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已见成效。例如,山东青州中联水泥有限公司20万吨/年全氧燃烧耦合碳捕集工程全氧燃烧富集系统已于今年年初正式(shi)投料运行,该系统使烟(yan)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从常规的20%至30%提高(gao)到75%以(yi)上,有效降低碳捕集提纯系统运行成本。

德国水泥协会首席(xi)执行官马丁·施奈德介绍,他们从2007年开始(shi)推(tui)出富氧燃烧技术并不断改(gai)进。企业除了使用新技术、新工艺(yi),还应大力发展绿色(se)市场(chang)。这需要买方市场(chang)去接受和推(tui)进绿色(se)产品使用,并且与降低二氧化碳排放(fang)的基础设施联合起来。

除了应用先进技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(fang),水泥行业还可(ke)通过资源化利用固体废弃物实现绿色(se)发展。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(fen)有限公司高(gao)级工程师汤(tang)升亮介绍,磷石(shi)膏是磷酸生产中排放(fang)的大宗固废,目前我国磷石(shi)膏堆存量已超过7亿吨,处理方式(shi)仍以(yi)堆存为主(zhu)。

“磷石(shi)膏制酸联产水泥是解决磷石(shi)膏堆存的有效途径。”汤(tang)升亮以(yi)贵州磷化集团(tuan)瓮福(fu)化工项目举(ju)例,该项目年处理磷石(shi)膏约140万吨,年产硫酸65万吨,联产水泥熟料60万吨/年,可(ke)节约石(shi)灰(hui)石(shi)资源80万吨/年,每年可(ke)减少因石(shi)灰(hui)石(shi)分解而排放(fang)的二氧化碳约30万吨。

数智融合是路径

当前,信息化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快速发展,数字化、智能化成为水泥行业转型发展的必由(you)路径。

数据(ju)显(xian)示,截至2023年,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绿色(se)制造名单中,水泥行业有274家(jia)企业入选绿色(se)工厂,有125家(jia)绿色(se)矿山。

“除了加快绿色(se)发展,水泥行业还要积(ji)极(ji)推(tui)进数字化、智能化,提升行业生产效率,促进企业绿色(se)低碳转型升级发展。”中国水泥协会执行会长孔祥忠(zhong)表示,在科(ke)技创新持续推(tui)动下,水泥工厂将不断拓展功能,与工业体系中更多产业实现交融。

孔祥忠(zhong)表示,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将与水泥行业深度融合。目前,智能工厂、智能检验检测、智慧物流等已大幅提升水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效率。

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(yi)旧换新等政策指导下,水泥行业对新技术、新装备需求持续释放(fang)。智能化控(kong)制系统、低碳工艺(yi)改(gai)进、新一代节能装备、余热回收(shou)装置等技术仍有较大发展空间。

在中材国际总裁朱(zhu)兵看来,未来水泥工厂除了具备零碳排放(fang)和固体、液体、气体“三废”近(jin)零排放(fang)特征之(zhi)外,还应具备柔性化、智能化生产线,可(ke)以(yi)通过智能化方式(shi),在水泥生产方面实现多品种、小批量生产。

天山材料股份(fen)有限公司总裁赵新军认为,水泥工厂应该要实现“三高(gao)”:高(gao)绿色(se)、高(gao)智能化和高(gao)端化。经历200多年发展,水泥是为数不多没有被(bei)替(ti)代的材料,要在技术上融合创新,对矿山、工厂、产品以(yi)及物流整个(ge)产业链条加以(yi)改(gai)造。未来,水泥工厂应将5G互联网、人工智能高(gao)度融合,打造无人工厂、无人矿山,更多运用新技术、新工艺(yi)、新装备。

结(jie)构调整是方向

水泥是国民经济(ji)重(zhong)要基础产业。据(ju)介绍,目前我国有1000多家(jia)水泥企业、1500条水泥生产线,但是产能利用率不到60%。孔祥忠(zhong)坦言,水泥行业产能过剩仍在加剧,长期需求呈下降趋势,产业链供应链效益已触(chu)底。

“水泥行业除了要进行绿色(se)智能转型,还要持续推(tui)进产能结(jie)构调整,包括部分产能压(ya)缩和退出。”孔祥忠(zhong)建议,第一,用好常态化错峰生产政策,强化行业自律诚信,反垄断反不正当竞(jing)争,促进企业效益回升。

第二,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市场(chang)整合。将行业内前10家(jia)大企业集团(tuan)熟料产能在全国占比由(you)现在的58%提升到70%以(yi)上,同时优化市场(chang)布局和资源合理配置。

第三,坚持科(ke)技创新,发展新质生产力。应用数智技术和绿色(se)技术,降低生产经营成本,创建更多绿色(se)工厂和绿色(se)矿山。

第四,积(ji)极(ji)响应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将我国水泥先进技术、装备、管理、服务推(tui)向世界(jie),提升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。

作为世界(jie)上最大的水泥生产国和消费国,我国水泥产量长期稳居(ju)世界(jie)第一位。近(jin)年来,随着水泥企业加快“走出去”步(bu)伐,为当地经济(ji)发展注入了活力,也提升了全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。截至2023年底,中国企业累计在境外已投产项目合计熟料产能5520万吨,水泥产能8117万吨。目前在产水泥项目中,中资企业全资投资占比约40%,合资约占60%。 (经济(ji)日(ri)报记者(zhe) 祝君(jun)壁)

发布于:北京市
版权号:18172771662813
 
    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,欢迎阅览 !
     资讯      企业新闻      行情      企业黄页      同类资讯      首页      网站地图      返回首页 移动站 , 查看更多   
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