业界动态
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专家王巍40余年潜心考古事业——做田野考古,探文明遗迹(讲述·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当代华章),研究,工作,遗址
2024-05-19 17:37:12
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专家王巍40余年潜心考古事业——做田野考古,探文明遗迹(讲述·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当代华章),研究,工作,遗址

本文转(zhuan)自【人民日报】;

王巍(左二)在辽(liao)宁(ning)省(sheng)朝阳市牛河梁遗(yi)址发掘现场。

受访者供(gong)图

人物(wu)小(xiao)传

王巍,1954年(nian)生,吉林(lin)省(sheng)长(chang)春市人。中国考古学会原理事长(chang),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(yuan)、历史(shi)学部主任。他带领团队发掘偃师商代早期都城、陕西周原扶风西周宗庙遗(yi)址等,3次获得“田(tian)野考古奖”;任中华文明探(tan)源工程(cheng)主要负(fu)责人,主编的图书《中国考古学百年(nian)史(shi)》获得“世界考古论坛奖·重要考古研究(jiu)成(cheng)果奖”。

“我(wo)不是农(nong)民,却常工作在田(tian)垄;我(wo)不是地质学家,却经常翻山越岭……”从1982年(nian)进(jin)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(jiu)所工作开始,王巍从事考古工作已经40余年(nian),这首由王巍作词作曲并(bing)演唱(chang)的《我(wo)是中国考古人》,是他考古生涯的真实写照。

参与发掘4座中国古代都城遗(yi)址

1978年(nian)至1982年(nian),王巍就(jiu)读于吉林(lin)大学历史(shi)系考古专业,其间两次到河北蔚县进(jin)行考古调查实习(xi)。“一天的伙食也(ye)就(jiu)是两三毛钱(qian)。同学们两人一组,背着挂面和固体酱油(you),住到哪里就(jiu)借个锅煮挂面,用(yong)酱油(you)拌着吃。”他说,正是这段实习(xi)经历让自己树立了“到田(tian)野去”的信念(nian)。“不做沙发‘考古学家’,是我(wo)在大学期间最(zui)重要的感悟。”他笑着说。

大学毕(bi)业后,王巍进(jin)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(jiu)所工作。1983年(nian),他参与发掘的第一个遗(yi)址是北京房山琉璃(li)河西周燕国都城和贵族墓(mu)地。之后,他被派到日本奈良县立橿原考古学研究(jiu)所留学,于1995年(nian)获得日本九州(zhou)大学博士学位(wei)。回国后,他主持发掘偃师商代早期都城、陕西周原扶风西周宗庙遗(yi)址、安阳殷墟商代青铜(tong)器作坊和居住区。他参与发掘了4座中国古代都城遗(yi)址。

“考古发掘是一项艰苦的工作。在空(kong)旷的荒野中遇(yu)到恶劣(lie)的天气,考古队员(yuan)们都没(mei)有可以遮蔽(bi)的地方。”王巍说,酷暑时节(jie),要顶着烈日蹲在不透风的探(tan)方内,小(xiao)心翼翼地清理珍贵的遗(yi)迹(ji),稍有不慎(shen)便可能破坏遗(yi)迹(ji)的某个细节(jie);寒冬腊月,则要在刺骨的寒风中慢慢清理泥土。

除了自然条件的考验外,王巍和考古队员(yuan)们还要解决一个技术难题(ti)——如何找到正确的发掘点。相(xiang)较于整个城址,考古队所能发掘的面积只(zhi)是“九牛一毛”。如何找到关键点,非常考验考古工作者的能力。王巍带领团队进(jin)行细致勘探(tan),了解城址布(bu)局,多次灵活调整发掘方案(an),选择(ze)重要地区进(jin)行试掘。“考古发掘是一个需要不断更新(xin)修正的过程(cheng)。”王巍说。

考古工作常常很长(chang)一段时间都看(kan)不到进(jin)展,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。王巍没(mei)有放弃,而(er)是一遍遍地重复勘测、试掘和调整。他说:“考古第一要守住寂寞,第二要沉下(xia)心,第三要动脑子。”

用(yong)自己的脚步去感受文明的绵远悠长(chang),王巍3次获得中国考古界的最(zui)高奖“田(tian)野考古奖”。

近10年(nian)间3次带领中国考古队“走出去”

2000年(nian)起,王巍开始关注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(jiu)。由王巍等考古学者领衔(xian)的中华文明探(tan)源工程(cheng),是继夏商周断代工程(cheng)之后,又(you)一个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结合起来、研究(jiu)人文学科重大问题(ti)的工程(cheng)。王巍说:“之前很多对中华文明的研究(jiu)是孤立的,研究(jiu)成(cheng)果很难串联起来。我(wo)们致力于把这些分散的研究(jiu)整合成(cheng)一个多角度(du)、全方位(wei)、多学科的整体工程(cheng)。”在王巍等专家的带领下(xia),研究(jiu)团队共同设置方案(an)、同步开展工作,始终保(bao)持密切联系,保(bao)证了研究(jiu)的连贯性和成(cheng)果的完整性。

中华文明探(tan)源工程(cheng)的研究(jiu)结果表明:中华文明既是在自身文化传统基础上形成(cheng)的原生文明,也(ye)在形成(cheng)过程(cheng)中与域外其他古老文明发生交流、碰撞与融合。

王巍说:“研究(jiu)中华文明,也(ye)需要梳理其他地区的文明发展过程(cheng)。做好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的比较研究(jiu),进(jin)而(er)更好地阐释(shi)中华文明发展道路的历史(shi)逻(luo)辑和风格特点。”2012年(nian)至2020年(nian)间,王巍率队前往乌兹别克斯(si)坦明铁佩(pei)古城、洪都拉斯(si)玛(ma)雅文明都城科潘高级贵族墓(mu)地、古埃(ai)及(ji)战神神庙等遗(yi)址参与发掘。

在乌兹别克斯(si)坦,王巍和考古团队不仅适应了异国他乡的新(xin)环境,还展现了中国考古团队的扎实功底。在工作开展过程(cheng)中,王巍和团队既采用(yong)钻探(tan)、层位(wei)发掘、三维模型等先进(jin)考古方法和技术,又(you)使用(yong)洛阳铲(chan)等中国考古工具,各种方式(shi)相(xiang)互配合,大大提高了发掘的精度(du)和效率。“丰富的发掘成(cheng)果、独特的发掘经验让很多国外同行刮目相(xiang)看(kan)。”王巍说。

谈到3次“走出去”的经历,王巍说:“我(wo)们在参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事业建设的同时,也(ye)要向他们介绍我(wo)们的中国文化。”他坚持推动我(wo)国考古事业国际化——既要大胆“引进(jin)来”,学习(xi)其他国家先进(jin)的考古理念(nian)和方法,又(you)要“走出去”,把我(wo)国先进(jin)的技术和发掘经验传播出去。

向更多人讲述考古背后的故事

有人说,王巍是考古界的“音乐课(ke)代表”,王巍参与创作《我(wo)是中国考古人》《考古队员(yuan)之歌》等歌曲,用(yong)音乐传递考古知识(shi),唱(chang)响考古人的家国情怀。王巍说:“希望自己的歌曲能够引起更多年(nian)轻人的关注,让年(nian)轻人对中华文化保(bao)持自豪感和责任感。”

2023年(nian)12月末,王巍又(you)有了一个新(xin)身份(fen)——“三星堆(dui)文化大使”。作为专家咨询组组长(chang),王巍多次来到三星堆(dui),并(bing)对考古工作进(jin)行专业指导。在三星堆(dui)遗(yi)址发掘现场,王巍在直播中与网友共同见证了青铜(tong)扭头跪坐人像(xiang)出土的场景。“我(wo)们此前从未见过这样的文物(wu)形态。”在三星堆(dui)博物(wu)馆(guan)新(xin)馆(guan)开馆(guan)之际,他为网友直播导览,细致地描述文物(wu)花纹、颜色。网友提问非常热情,他贴心地让工作人员(yuan)打开弹幕(mu)功能,一一回复网友们的问题(ti)。王巍还不忘提醒屏幕(mu)前的网友:“看(kan)到这些文物(wu)时,不要忘记它们是从大量的残片(pian)当中一点一点粘对、一点一点拼接修复而(er)成(cheng)的……”

近年(nian)来,王巍更多是以一个“讲述者”的身份(fen)去向更多人讲述考古背后的故事。不管是考古综艺节(jie)目、纪录片(pian),还是关于中华文明探(tan)源工程(cheng)的讲座,他都积极参与。编排考古节(jie)目,开设考古公开课(ke),创建中华文明主题(ti)乐园,把最(zui)新(xin)考古成(cheng)果编写进(jin)教材(cai)……王巍对考古文化大众化有着很多设想。

(汪馨媛参与采写)

记者手(shou)记

多年(nian)坚守 热爱(ai)依旧

潜心考古事业四十余载,王巍对考古热爱(ai)依旧。在王巍看(kan)来,“考古是充满希望的事业。亲手(shou)挖掘出一件陶器、一件文物(wu),带来的成(cheng)就(jiu)感是振奋(fen)人心的。”

中国考古事业的发展,离不开国家的重视(shi)、社会的进(jin)步。正因(yin)为有这样一群(qun)人奋(fen)楫争先、接力前行,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(shi)脉络才得以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。王巍说:“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,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(gong)历史(shi)滋养和智力支持。”只(zhi)有将个人命运融入国家、时代的发展,明确自己的前进(jin)目标并(bing)坚持不懈,才能真正实现个人价值。

发布(bu)于:北京市
版权号:18172771662813
 
    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,欢迎阅览 !
     资讯      企业新闻      行情      企业黄页      同类资讯      首页      网站地图      返回首页 移动站 , 查看更多   
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