业界动态
“柳江人”距今约3.3万至2.3万年,研究,年代,化石
2024-05-19 11:46:38
“柳江人”距今约3.3万至2.3万年,研究,年代,化石

研(yan)究团(tuan)队成员在采集研(yan)究样品。

柳(liu)江人遗址一角。

本(ben)文配图均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(yan)究所提供

1958年发现于广(guang)西柳(liu)州市柳(liu)江区通天岩洞的柳(liu)江人化石是迄今在中国发现的最为(wei)完整的化石人类骨架之一,其完整程度在整个东亚和(he)东南亚地区均较少见,对研(yan)究大区域内现代人的演化和(he)扩散模(mo)式起到关键作用。但自其被发现以(yi)来,备受关注的年代一直(zhi)悬而(er)未决。

为(wei)解决柳(liu)江人的年代问题,由中国科学家领(ling)衔的研(yan)究团(tuan)队开展了一系列放射性年代测定和(he)地层沉积(ji)学研(yan)究工作。

日前,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(yan)究所、南京(jing)师范(fan)大学和(he)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(yan)究所组成的研(yan)究团(tuan)队,与柳(liu)州白莲洞洞穴(xue)科学博(bo)物馆以(yi)及澳大利亚人类演化研(yan)究中心的研(yan)究人员合作,公布了最新研(yan)究成果(guo),显(xian)示(shi)柳(liu)江人生活(huo)在距今约3.3万(wan)年至2.3万(wan)年。通过地层与年代学综合研(yan)究,解决了长达66年的年代学疑(yi)团(tuan)。

研(yan)究团(tuan)队相关负责人表示(shi),该项综合研(yan)究将柳(liu)江人化石真正归入全球早期现代人演化序列,为(wei)探讨整个欧亚大陆现代人的迁徙扩散模(mo)式提供了关键的化石和(he)年代数据。

年代问题悬而(er)未决

据研(yan)究团(tuan)队相关负责人介绍,柳(liu)江人化石材料包括(kuo)一件基本(ben)完整的颅骨和(he)17件后肢骨,其中包括(kuo)胸椎、腰椎、肋骨、骶骨、盆骨、股骨。这(zhe)些化石经鉴定属于一个约40岁的男性。

柳(liu)江人的脑颅呈圆隆形态,脑容量相对较大(1567毫升),面部尺寸减小且扁平化,体型纤细,牙(ya)齿咬(yao)合面简(jian)单,因此被归类为(wei)现代人;然(ran)而(er),柳(liu)江人还具有一些早期现代人的特征(zheng),如面部低矮、眼眶低矮、眉弓突出等;综合考(kao)虑,柳(liu)江人属于早期现代人。

值得关注的是,自发现以(yi)来,不同学者使用包括(kuo)碳十四(si)和(he)铀系等方法对地层堆积(ji)物进(jin)行(xing)测年,认为(wei)柳(liu)江人的生活(huo)时代至少可(ke)追(zhui)溯到6.7万(wan)年前,甚至可(ke)能(neng)早至13.9万(wan)—11.1万(wan)年或更久远至15万(wan)年前。然(ran)而(er),由于柳(liu)江人化石出土层位信息模(mo)糊,这(zhe)些地层年代能(neng)否真正代表柳(liu)江人的实际年代尚且存疑(yi)。

而(er)此前,曾有学者尝试对柳(liu)江人的股骨进(jin)行(xing)直(zhi)接的碳十四(si)测年,但未能(neng)获得足够的骨胶原(yuan),使得对柳(liu)江人化石年代的直(zhi)接碳十四(si)测年并未实现。

综合研(yan)究历时4年

为(wei)解决柳(liu)江人的年代问题,研(yan)究团(tuan)队历时4年,开展了一系列放射性年代测定和(he)地层沉积(ji)学等综合工作。

据研(yan)究团(tuan)队相关负责人介绍,首先,该团(tuan)队采集了从柳(liu)江人左侧股骨和(he)上中门齿上剥落的化石碎屑进(jin)行(xing)铀系测年,得到结果(guo)约为(wei)2.3万(wan)—1.9万(wan)年。尽(jin)管这(zhe)种(zhong)方法获得的年代代表着柳(liu)江人的最小年代,但与已经发表的6.7万(wan)年、13.9万(wan)—1.1万(wan)年和(he)15万(wan)年的时代相差甚远。

研(yan)究团(tuan)队意识到这(zhe)种(zhong)年代的差异可(ke)能(neng)源于对柳(liu)江人出土地层的记录和(he)判断不准确,也就(jiu)意味着已发表的年代数据大概率不能(neng)有效指(zhi)示(shi)柳(liu)江人的真实年代,需要开展新的工作内容确定其出土位置。

那么柳(liu)江人到底出土自通天岩洞穴(xue)地层沉积(ji)序列中的哪一层呢?经过仔细观(guan)察,团(tuan)队成员在柳(liu)江人左侧股骨的髓腔中发现了红棕色的黏(nian)土质沉积(ji)物,在颅骨的鼻腔中也发现了同样颜色和(he)质地的沉积(ji)物。

“接下来,将这(zhe)些人骨上粘连的沉积(ji)物与洞穴(xue)地层沉积(ji)物进(jin)行(xing)比(bi)对,就(jiu)有望真正揭示(shi)出柳(liu)江人具体的出土层位。于是,研(yan)究人员首先对洞中沉积(ji)序列进(jin)行(xing)了详细的地层划分和(he)描述,在此基础上,对人骨上的沉积(ji)物以(yi)及通天岩洞穴(xue)堆积(ji)逐层开展了详细的粒(li)度、颜色、常(chang)量和(he)微量元素分析和(he)对比(bi),最终(zhong)发现柳(liu)江人最可(ke)能(neng)出土自通天岩第三沉积(ji)单元的第二层。这(zhe)是一层红棕色的黏(nian)土,颗粒(li)较细,反映的是一种(zhong)搬运动力非(fei)常(chang)弱的埋藏环境,这(zhe)与柳(liu)江人胸椎和(he)腰椎、腰椎和(he)骶椎被发现的时候仍然(ran)关联在一起的状态是吻合的。也就(jiu)是说,柳(liu)江人死亡后几(ji)乎是原(yuan)地埋葬,没被长距离搬运过。”研(yan)究团(tuan)队相关负责人说。

在确定了出土地层为(wei)第二层之后,研(yan)究团(tuan)队着手对该层沉积(ji)物及整个堆积(ji)序列进(jin)行(xing)了系统的碳十四(si)、铀系和(he)光释光年代测定,结果(guo)显(xian)示(shi)第二层距今约2万(wan)—3万(wan)年,与初步的化石铀系测年不谋而(er)合。

随后,研(yan)究团(tuan)队对柳(liu)江人左侧股骨进(jin)行(xing)了更为(wei)详细的微损取样和(he)铀系直(zhi)接测年,从而(er)得到化石铀系年龄范(fan)围约2.3万(wan)—2.1万(wan)年,进(jin)一步证实与沉积(ji)物测年所得到的年代区间相符(fu)。此项综合研(yan)究系统性地完善了柳(liu)江人化石的年代学研(yan)究工作。

重新审视演化意义

研(yan)究团(tuan)队相关负责人表示(shi),柳(liu)江人化石在国内外学术界知名度较高,但在被发现的66年里,由于出土地层不甚明确,其生活(huo)时代一直(zhi)存在争议,导致对其演化地位的解释难以(yi)被广(guang)泛接受。在3.3万(wan)—2.3万(wan)年这(zhe)一新的年代背景下,柳(liu)江人的演化意义需要重新审视。

目前的证据表明,在距今4万(wan)—3万(wan)年前,早期现代人在欧亚大陆经历了广(guang)泛的迁徙扩散,而(er)柳(liu)江人,连同距今约4.1万(wan)—3.8万(wan)年的北(bei)京(jing)田园洞人和(he)距今约3.9万(wan)—3.6万(wan)年的山顶洞人都(dou)是这(zhe)一事件的重要参与者,而(er)非(fei)距今10万(wan)年前更早的迁徙人群的成员。

过去的形态研(yan)究显(xian)示(shi),柳(liu)江人与欧洲同时代的早期现代人,特别是距今3.3万(wan)—3.1万(wan)年的法国克罗马(ma)农人相似度较高,这(zhe)可(ke)能(neng)反映了距今3万(wan)年前早期现代人快速在欧亚大陆迁徙扩散以(yi)及当时人群之间并未发生像(xiang)现今这(zhe)样的显(xian)著特征(zheng)分化。

通天岩所在地区属于热(re)带和(he)亚热(re)带气候,3.3万(wan)—2.3万(wan)年这(zhe)一年代将柳(liu)江人置于深海氧同位素3和(he)2阶段(duan)交界处。在这(zhe)个时期,全球气候变冷变干,导致了我(wo)国低纬度地区一些斑块化生存环境的形成。在此环境背景下,中国北(bei)方地区普遍流(liu)行(xing)石叶(ye)和(he)细石叶(ye)技术,并以(yi)细石叶(ye)技术的快速拓展为(wei)特征(zheng),与同期快速发展骨器加工、装饰品(颜料)利用,共同反应现代人群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下快速迁徙和(he)扩散的场景。

而(er)南方这(zhe)一时期所用工具类型比(bi)较多样,一方面砾(li)石工具依然(ran)占相当高比(bi)例,另一方面小石片工具以(yi)及细小化石器在部分遗址中也大量出现,尤其是在柳(liu)江人遗址附近(jin)的鲤(li)鱼嘴和(he)白莲洞等,与此同时骨器在南方洞穴(xue)遗址中变得更加普遍。

研(yan)究团(tuan)队相关负责人表示(shi),这(zhe)种(zhong)多样的文化适应和(he)小型工具的发展反映的是当时古人类对斑块化生存环境的适应性和(he)潜在的迁徙互动。

相关专家表示(shi),该研(yan)究所提供的新的年代数据,将为(wei)今后更多的区域性及全球性的现代人人群动态、行(xing)为(wei)适应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。(记者 赵晓霞)

《人民日报海外版》(2024年05月13日 第11 版)

责编(bian):秦炜(wei)轩、张荣耀

发布于:北(bei)京(jing)市
版权号:18172771662813
 
    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,欢迎阅览 !
     资讯      企业新闻      行情      企业黄页      同类资讯      首页      网站地图      返回首页 移动站 , 查看更多   
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